梦溪围棋网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2687|回复: 3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悟性是书法成功之母——丁嘉耕书法研究

[复制链接]
跳转到指定楼层
1#
楚嘉凡君 发表于 2013-1-23 08:27:41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楚嘉凡君 于 2013-1-28 22:59 编辑

  悟性是书法成功之母

——丁嘉耕书法研究
(张保全/撰文)

   近年来,丁嘉耕书法成就斐然,社会影响也很大。他的书法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第五届书法展、第五届全国中青年书法展、全国首届书法手卷展、全国第三届青年书法展等书法大展书00余次。多次荣获全国书法一等奖。他有5部书法学术专著出版。他的书法作为国家文化符号搭载中国神舟七号、神舟八号、神舟九号飞船以及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,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;他有书48幅作品在北京地铁和八大城区长时间展示;他有35幅作品被国家博物馆、北京故宫博物馆、人民大会堂、中南海、中国美术馆、法国卢浮宫收藏;他曾到德、法等欧洲八国进行书法文化交流,书法作品在美、英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流传,其中有的作为国家礼品赠送联合国总部以及国家元首和政界要人;他有80多块书法碑刻分布全国20个省市,装点着我国一些重要的旅游景区和标志性建筑;他举办的个人书法作品全国名城巡回展已在江苏拉开序幕;他的书法作品集和书论文章,受到社会关注和好评,他的书法成就先后被新华社、中央电视台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国内70多家媒体以及美、英等外国媒体进行宣传报道;他当选北京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后,没有被头衔所扰,研习书法更加沉静、勤奋、精进。有媒体称丁嘉耕是当今书坛黑马。在我看来,这匹黑马才刚刚放蹄奔腾,正朝着书法艺术的更高境界驰骋……

    我与丁嘉耕同住一个大院并交好23年,其间同在一个单位工作,办公室门对门朝夕相处5年。据我对他的了解和研究,他是一个常人,却有非同寻常之处;他兴趣广泛,成就却广而不泛。比如;他练书法成了书法家,论书法成了书论家,写散文成了散文家,学摄影成了摄影家。我曾跟他夫人开玩笑说,如果你让嘉耕下厨学做饭他也一定是个烹饪家。因为丁嘉耕的不寻常之处在于,他做事不仅追求完美和至臻,而且有着超常的悟性。

    悟性是人的一种内在能力,是知识和经验加天赋构成的心灵感应能力。正如事物千差万别一样,人的悟性也有高低之分。做同样的事情,有的人心灵感应能力强,做事得心应手,成就显著,有的人心灵感应能力弱,做事跟感觉走,稀里糊涂,这里的决定因素就是悟性。人与人的差别,源头就在悟性上,它直接影响着人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。越是复杂劳动,对人的悟性要求越高。汉字书法,是一门用笔墨线条造型的空间视觉艺术,其高雅与深奥,蕴涵着某种可意会不可言表的神妙。它既讲究字句的表意功能,又讲究字体的演化造型;既讲究线条结构的严谨,又讲究整体章法的神韵;既讲究循古效祖的继承,又讲究与时俱进的创新;既讲究行笔走墨的手感,又讲究抒发情怀的心性;既讲究共性的书写原则,又讲究个性的艺术风格;既讲究主观能动的有为创作,又讲究道法自然的无为禅意……汉字书法就是这样一门高雅、深奥的大文化、大学问。面对如此神妙的艺术创造,尚若没有与之相应的悟性,写写毛笔字也许是可以的,但要写出汉字造型艺术之来,那是困难的,甚至是不可能的。因此,写字与书法有着质的区别,切不可妄自称。通观中国书法史,自秦统一文字、李斯以小篆开楷隶书法之祖以来,几千年的书史长河淘尽无数写字匠人,能载入书史典籍的,凤毛麟角。何故?成败皆源于悟性。

    由于书写工具和生活方式的时代变迁,现代人己不可能像古人那样在文字书写上用墨池之功了,也不可能像古人那样醉入墨痴之状了。所以,就笔墨艺术之技法而论,现代书家远不及古人,钟张之绝二王之妙等等,恐怕是后无来者。然而,我从研究丁嘉耕的书法和书论中感到,就他对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精髓的继承和个性化创造而言,特别是就他书论中深刻、独到的思想见解而言,他对书法艺术本质的领悟,与历代书法家、书论家是一脉相承的。这种悟性是很难得的。丁嘉耕在书法上的成功,除勤学苦练外,我研究认为,最根本的就是成功在这种悟性上。

从他深刻的书论思想见悟性

   理论是行动的先导。无论是做何事,只有理解了,才能做得好,理解得越深刻透彻,做起来越得心应手。所谓理解,就是对所做之事本质和规律的领悟。这种领悟,虽然需要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,但更需要心灵感应能力。

   近些年来,我从许多媒体报道或访谈文章中,经常看到丁嘉耕对书法艺术的独到理解,而且论述得至简至深。比如,他把写字与书法的区别比作写字是走路,书法是跳舞。走路是本能,跳舞才是艺术。此论看似平淡,实则高妙,寓大道于大简,这就是。最能反映丁嘉耕书论思想之悟性的,是他在《书法报》和《解放军报》上发表的两篇书论文章,一篇是《论兵法与书法》,一篇是《书法断想》。认真研读后我感到,丁嘉耕对书法艺术本质和规律的领悟达到了哲思之境。比如:他以中国古代《揭子兵法》所讲的等用兵之道,论述书法创作要意在笔先;用笔要有因势利导、随势生发、丰富复杂多变的笔直势节奏;章法布局要通过线条与线条内部之争与让、字与字上下之争与让、行与行左右之间的争与让,达到整幅书法的一脉相承、抑扬顿挫和和谐统一;创作心性要因字而,因情而,任情恣性,妙巧入神;整个创作过程要以制胜,用笔的文化,结构的文化,章法的变化,方与圆的变化,曲与直的变化,轻与重的变化,迟与速的变化,巧与拙的变化,奇与正的变化,虚与实的变化……兵家离无以论战,书家离无以成书。这些论述,简明、精彩、深刻、高妙,闪耀着辩证思维的智慧之光,充分体现了丁嘉耕对书法艺术的本质和规律领悟得至深至透。如果不是从哲学层面悟透了汉字书法之大道,是发不出这等高论的。兵法、书法都是技法层面的微观小法,而辩证思维才是宏观大法,万法归宗于辩证法。学书者,一旦悟性至此,下笔如有神则是自然而然的了。


从他独到的书艺风格见悟性

   点击丁嘉耕书法网页,他的作品丰富多彩、五体俱全,尤以小楷、行草为精。欣赏丁嘉耕书法,他笔下那深厚的传统书风底蕴,将带你漫游中国历代书林。他的楷书,会把你带进初唐四家和晚唐诸家;他的行草书,会让你寻觅到汉魏六朝碑刻及某墓志、摩崖、造像、塔铭、浮图的踪迹;他的隶书,会使你领略到《张迁》碑的神韵,以及《礼器》碑之意态;他的篆书,既会把你带入西周早期器铭的古朴篆境,又能让你感悟到秀雅的清代篆风。然而,我们虽能从丁嘉耕的作品中看到历代书家踪影,但又不能把他归于哪一家,因为他的书法造诣不仅体现在深厚老道的入古功夫上,而且更体现在他师古能化的个性化创造上,从而形成了他自己独到的艺术风格。如果说对书法艺术能提出独到见解还只是悟性的理论表征,那么将独到见解付诸笔端形成书法作品的个性书风,则是丁嘉耕书法悟性的创作表征。

   写书法之所以难,难就难在上。三者的内在逻辑关系是,先继而之。历代书家,无不师古,但仿皮毛者众,得精髓者寡,这就是所谓形似神似之别。形似,是照葫芦画瓢,这虽是临摹的必经之路,但若停滞于此,便是生搬硬套的泥古;神似,是摩猫画虎,赋神于形,这就是个性创造的师古能化。由此我们看到,的前提是的结果是。丁嘉耕的书法作品,无论何体,既有厚实的古风古韵,又有独创的个性意境。这说明,丁嘉耕不仅深深悟得继承与创新是书法之生命的书法艺术发展规律,而且悟得化古为新的笔端艺术,形成了娴熟的创作能力和独到的艺术风格。

   从访谈中了解到,在悟、化、创的习书道路上,丁嘉耕已跋涉了几十年。早在1984年,丁嘉耕带着自己的书法习作到我国书坛泰斗沙孟海家登门拜师求教,沙翁评价丁嘉耕的作品师古能化,陈中出新,典雅秀劲,擒纵有度。并接收他为关门弟子,预言坚持数年,定有大成。凭沙孟海大师的眼力,能如此高看一个二十多岁尚未出道的年轻后生,如其说是看中了丁嘉耕的作品,不如说是通过作品看到了他师古能化,陈中出新的书法悟性。大师就是大师!28年后的今天,丁嘉耕果然大成了。究其原因,我研究认为,他成就成在以非同寻常的书法创作悟性创造出了独到的书艺风格。这也是丁嘉耕书法的长久生命力所在。


从他宠辱皆忘的习书心境见悟性


  自古以来就有字如其人笔从心出之论,说的都是写字心境的关系。原中国书协主席沈鹏说:书法要技巧,更需要良好的心态。最高的境界就是人文精神,它影响到书法的根本,影响到书法的格调。丁嘉耕在书法上的成功,印证了这一至理名言。

    研究丁嘉耕在书坛一路走来的足迹发现,九十年代初,他参加全国第五届书法大展和全国第五届中青年书法家作品展之后,不仅没有热衷于展事一发而不可收,反而从书坛销声匿迹了很长时间。问其何故,他说任何艺术家,当然包括书法家,都要坐得起冷板凳,十年二十年毫不动摇,耐住寂寞写自己的字……”他在《书法断想》中垣陈自己对待书法的价值理念是:可参展,也可不参展;可获奖,也可不获奖;可成名,也可不成名,一切顺其自然。这就是丁嘉耕的习书心境。

   原中国书协副主席刘艺在为《丁嘉耕书法集》所作的序中写道:丁嘉耕书法不是古代某大家的翻版,也不是对中国传统书法的生搬硬套,而是揭开传统的面纱,进行独特的感情体验,使传统生命状态下的书法艺术在他的笔下复活。这种复活不能仅仅理解为书法本身的技法,而是作者首先要走进物我合一、宠辱皆忘、玉树临风的人生境界,在构成一个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美学场景里,才可以用书法特有的线条在黑白分割中挥洒其才情,舒展其生命。这个评价,不仅让我们认识了丁嘉耕书法的艺术价值,更为深刻的是,让我们认识了丁嘉耕宠辱皆忘的习书心境。宠辱皆忘谈何容易,它需要极高的悟性悟透人生之本方可致此。丁嘉耕说书法作为书法作者从心灵流淌出的琼浆玉液,必须有一个美的心境,美的一个字,蕴涵大悟于其中。因为,要形成这样一个人文精神之,需要在心灵深处省悟人生,其中特别是要省悟名利因为制约人心境的主要因索是名利二字。俗话说无利不起早。人们往往摆脱不了名利的困扰,起早贪黑地练字,如果没有名利作动力,可能就很难坚持下去,正如司马迁所说,大千世界,人们熙熙为利而来,攘攘为利而去。而丁嘉耕练了四十几年书法,最后练得淡泊名利了,练出了宠辱皆忘的心境来,如果说成功,我认为这才是他最大的成功,因为,有了这种心境,不仅能把字写得超然、飘逸,赋予禅意,而且也能通过书法陶冶心灵、理解人生,获得生活的淡雅与恬静。人练字,字练心。能形成这种互练效应。是习书的至高境界。只有悟透人生,摆脱名利之扰,才能达到这种境界。丁嘉耕曾深有体会地说:我对待书法宠辱皆忘的心境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,它来自不易,是几十年从笔尖上练出来的。人在练字,字也在练人啊。他还用一首五言诗描述了四十多年来练字与练人的经历:砚海荡墨魂,点画见精神,笔动通梵语,毫落扫心尘。这里包含着对书法、人生之大悟啊!

    (作者:张保全系解放军总医院副政委、少将军衔)

2#
庄胜文 发表于 2013-1-28 13:15:18 | 只看该作者
写书法之所以难,难就难在“悟”、“化”、“创”上。三者的内在逻辑关系是,先“悟”后“化”继而“创”之。历代书家,无不师古,但仿皮毛者众,得精髓者寡,这就是所谓“形似”与“神似”之别。形似,是照葫芦画瓢,这虽是临摹的必经之路,但若停滞于此,便是生搬硬套的“泥古”;神似,是摩猫画虎,赋神于形,这就是个性创造的“师古能化”。由此我们看到,“化”的前提是“悟”,“化”的结果是“创”。
3#
一离西风 发表于 2013-2-13 14:33:10 | 只看该作者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梦溪围棋网 ( 苏ICP备09082342号 常年法律顾问 张律师 13815178623 常年艺术指导 一离西风 )

GMT+8, 2024-11-27 09:04 , Processed in 0.107049 second(s), 15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1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